
台北故宫
一共31篇文章
专题:第期
-
宋朝 佚名 安和图 古代工笔花鸟绘画临摹设计打印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321MB
秋郊野地,草叶转于枯黄,野生的数茎高梁,禾穗累累,已是秋收的季节了。茎叶之下,五只鹌鹑游憩其间,另有文鸟四只停栖于上,或理羽,或啄食禾粒。本幅虽无作者名款,然构图笔法精严,各物皆栩栩如生,定当出自画院画家之手。其中鹌鹑的部份和北宋崔悫的「杞实鹌鹑」的韵味相同;而高梁的部份若与明吕纪的「草花野禽」相比,「草花野禽」的用笔显然较有提顿转折的变化,而此幅则有著南宋流畅纤致之意。另取「鹌」和「安」字,「禾…... rmao189- 13
- 0
-
宋朝 佚名 秋瓜图 古代工笔绘画装饰打印临摹设计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137MB
本幅绘三枚秋瓜,匐地而生,另见藤、叶、花等点缀其间。瓜皮用老绿渍染,瓜棱填以赭黄,极尽形容之妙,饶富韵味。瓜叶之络纬、藤须等皆仔细勾勒,用笔圆润细劲。画上未系作者名款,唯本院另藏「宋人草虫瓜实图」和「钱选秋瓜图」二幅,构图与此帧近似,且此轴用笔之细腻又与「宋人草虫瓜实图」相仿,故若此轴不出自宋人手笔,即属钱选末流所为。(台北故宫官网)... rmao189- 6
- 0
-
清朝 董邦达 九阳消寒图轴 古代市井楼阁亭台绘画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313MB
《九阳消寒图》,清代董邦达绘。按照中国的传统历法,从冬至的第二天起,以九天为一单元,历九九八十一天,称为 “九九”,冬去春来。民间自古就有九九消寒之说,也流传有各种各样的九九消寒图。《九阳消寒图》为清代董邦达临宋人《九阳消寒图》,应九阳节候所绘,甚得乾隆帝赏识,按九阳之次御笔各题一诗,共九则。此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,纸本设色。... rmao189- 3
- 0
-
清朝 关槐 黄鹤楼图轴 古代名胜古迹绘画装饰设计高清电子版大图片素材 TIF格式358MB
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县西,汉阳门内黄鹤山上,楼高踞山巅,东瞩蛇山,西瞰大江,极富江山之胜。此楼始建于孙吴,然代见整修增益。「寰宇记」有云:「昔费文祎登仙,每乘黄鹤于此楼憇驾,故名。」关槐此幅绘城郭临岸,江帆交织,波光粼粼,诚武汉之写生景也。 关槐(十八世纪)字晋卿,号云岩,晚号青城山人,仁和(今杭州)人。乾隆间供奉内廷,宠眷特懋。画山水入宋、元之室,品诣在奚冈、屠倬之间。虽得董诰指授,其画境之苍润恬…... rmao189- 1
- 0
-
清朝 华喦 午日钟馗图 古代传说故事绘画打印临摹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354MB
本幅画榴花倚石,杨柳清池。锺馗乌帽绿袍,据椅适坐,兀自品赏锦葵争艳。身后案上,复设有果、酒、香粽等物。随侍五鬼,一张破伞障日,一捧酒樽,一簪花于首。一则窃盘中庐橘而欲藏之腋下,另一鬼察觉,以左手攫去其巾,右手拳击其顶。窃鬼缩颈吐舌,作惊怖之状。通幅集故事性、趣味性于一纸,令观者忍俊不禁。(台北故宫官网)... rmao189- 5
- 0
-
元朝 丝绣 元绣 先春四喜图轴 古代刺绣汉服参考图案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
蓝色地绫五彩绣梅花、水仙、山茶、喜鹊二对。 元绣之作传世极少。是幅用线粗松,长针交错平绣,色线变化较少。梅干绣线几乎磨损殆尽,露出绣稿白线,坡陀上小草,绣後以墨笔添画。通幅设色清雅,用针平整,由是幅可略窥元绣品之风格。... rmao189- 3
- 0
-
宋朝 范宽 溪山行旅图轴 古代水墨山水2023年新版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 737MB
本幅构图简洁,近景为下方中央的巨石,中景则是驴队所在,远景是一耸立主山。其山腰下藉云雾留白,凸显空间远隔之效。全幅以方折线条钩勒轮廓,再藉短笔皴画土石质感。庞大山体与画中行旅驴队相映,展现出慑人的雄壮气势。 此 画中山水并非模仿真实空间为目标,而是巧妙地在近、中、远三段式的基本构图中,藉推远主山、拉近中景、突显近景渺小行旅与主山巍峨崇高的对比等手法,创造了一种如临其境的壮硕山水之趣。 画幅右下角树…... rmao189- 0
- 0
-
宋朝 佚名 清江渔隐图轴 古代山水绘画装饰打印设计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206MB
本幅画渔舟四叶浮于江。岸边,复有渔夫张罟捕鱼。林麓间,可见楼宇相参,旅人策蹇。中景主峰耸立,饶具压顶的气势。伴随著江流曲折北行,举凡峰峦之远近、正侧,俱都一一罗致。与近景平坡、山峦丛树交互配搭,形成极为繁复、多变的空间层次。 画幅无名款,旧签订为宋人。惟画中山、树与人物画法,与赵雍(1290─?)之青绿山水风格较为接近,故推测此作的完成时代,应在元、明之际。(台北故宫官网)... rmao189- 0
- 0
-
宋朝 佚名 秋荷野凫图轴 工笔花鸟绘画装饰打印设计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247MB
图绘一只野雁蹒跚走向水边凸起的平石上,凝视著远方,不知是在寻找什么,还是在等待什么,它的神情真挚,颇为动人。而雁足踏著红蓼花,背后衬托残荷败叶和莲篷,有著浓浓的秋意,更显现出了孤雁那份萧瑟的意味。画雁用双钩填彩的方式,色泽以墨色为主,略加赭石和花青;其余景物也多用此方式,仅画草则较近于没骨法,不但笔笔精谨,且情韵生动,虽画面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沉暗,却仍不减其所展现出的宋代绘画韵味。(台北故宫官网)... rmao189- 3
- 0
-
宋朝 佚名 山花墨兔图 古代传统黑兔工笔绘画设计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137MB
图绘山野的一个角落里,一只黑兔子昂起头来,仿佛可以感觉到它启动鼻息,正嗅探著牠想要的食物。兔子该是嗅到了圆穗下垂的植物:「粟」,俗称「小米」的香味,中国古农书里则称作「梁」,它是华北地方的一种主要食物。从构图的完整性来看,画中的上缘,穗、叶、茎,左下角的「车前草」,都是显得有被切除掉的部份,这可想见原画应该是比较大幅的。黑兔的画法是用墨一层层的加深,将圆浑体态表达出来,并以浓淡不同的短细线条,在边…... rmao189- 0
- 0
-
宋朝 佚名 双松花鸟图轴 花鸟绘画装饰打印设计临摹高清电子版图片素材 TIF格式208MB
宋代花鸟画,法度严谨,注重写生,对于景物皆有详细的观察研究,再以生动的笔墨,使主体跃然于纸上。 本幅设色画双松、射干、月季等植物,再加以山喜鹊、文雉各一对,画面十分热闹,并有祥瑞之寓意。本幅画名虽标为宋人花鸟,但花卉、山禽之画法,己近似明代花鸟画之风韵,疑为后世仿作。 此幅没有作者名款,目前归属为宋人的作品。作者透过长期细密的观察,将大自然中禽鸟的生态描绘出来,是典型的宋人写生风格。松针用细劲的笔…... rmao189- 31
- 0